全站搜索

加快建设数字乡村 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最新资讯 行业资讯 1547

乡土构成了我们的社会,而当代的乡村,是数字化的乡村。建设数字乡村,不仅是打造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安排。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中,数字乡村的建设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数字乡村建设意义

        数字乡村搭建文化新载体助力文化传承。近些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部分传统古村落、民俗、技艺等文化遗产逐渐消弭在大众视野。如今,数字技术的创新运用为振兴乡村文化提供了新途径,各地传统技艺纷纷通过网络渠道呈现在大众眼前,不仅唤醒了人们的乡村记忆,更留住了乡村传统文化之根,让乡村文化重新焕发新光彩、展现新容颜。

        数字乡村构建农村新业态助力农民增收。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当前,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在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智慧旅游和农村创新创业等方面蓬勃发展,成为农业农村和农民增收的新引擎。农村电商正为富民增收注入强劲动力,让数据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

        强化人才建设,激活数字乡村发展新引擎。建设数字乡村,数据资源和数字技术虽然是关键因素,但核心仍是以人为本。当前,数字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是缺乏人才,因此,应进一步强化数字乡村人才建设。只有促进人才与产业紧密融合,让发展有舞台,提高返乡人才福利待遇,让安家有保障,完善贡献激励机制,让价值有回报,才能为构建数字乡村新发展格局持续注入新动能。

数字乡村建设目标

        乡村振兴,数字先行,以科技为引领、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三维建模等技术,将乡村建设成为以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乡村振兴样板区。

        建立可感知、可互动、全闭环的数字孪生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让宏观治理、综合服务、 产业升级、乡村建设、乡村综治等一键完成,让农业乡村充分享受到大数据进村的红利,助力乡村振兴。

宏观治理——摸清现状,依托GIS、BIM、 IOT等数字化技术,打造可视化、可预测、可拓展的乡村平台,实现态势全要素感知,实现全乡村宏观治理。

综合服务——为了提升对机构企业入驻的吸引力,以及更好地服务企业机构,立足于其实际需求,从资讯、资源等各方面来进行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

产业升级——以产业升级为目标,以群众富为落脚点,积极探索科技农业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提升经济活力,让群众切实收获产业发展的“红利”。

未来乡村——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公共服务入手,实现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精神文化的丰富,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乡村综合——通过数字治理,实现党建引领及居民自治,提高基层党组织效能建设;通过安全应急建设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数字惠农,智慧兴村。电科峰泰坚持以“国家队、主力军、排头兵”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依托大数据技术服务,覆盖智慧种/养殖、冷链仓储管理、冷链物流管理、智慧农贸/农批、农产品安全追溯等,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实现资源优化整合,为加快数字乡村的建设添砖加瓦。

      当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与创新版图,只有把数字技术融入到农业农村发展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从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当互联网的种子撒向更广阔的土地,信息化成为田园牧歌的生活常态,数字乡村的美丽图景未来可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合肥市领导参观指导海恒智慧菜市场

    2843

    2019年5月15日下午,合肥市副市长朱策,副秘书长汪维明,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杨三龙、处长吴东生、市督查和目标办分管负责人等一行领导莅临海恒菜市场、汇林园菜市场观摩指导。

    查看全文
  • 需求转变+渠道冲击 传统菜市场还能否继续生存?

    1601

    菜市场或者说农贸市场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沉淀和投影。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农贸市场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波斯帝国,随后传播至中东和欧洲。而在中国,农贸市场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00多年的齐桓公时期,当时分为早市、午市及晚市,面积达3000平方米。后来到了唐朝,据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记载,13世纪的唐朝丝绸市场仅杭州就有10个农贸市场,且规模巨大。可见农贸市场由来已久,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变换着不同的形态。

    查看全文
展开更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