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搜索

需求转变+渠道冲击 传统菜市场还能否继续生存?

菜市场或者说农贸市场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沉淀和投影。据史料记载,最早的农贸市场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波斯帝国,随后传播至中东和欧洲。而在中国,农贸市场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00多年的齐桓公时期,当时分为早市、午市及晚市,面积达3000平方米。后来到了唐朝,据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记载,13世纪的唐朝丝绸市场仅杭州就有10个农贸市场,且规模巨大。可见农贸市场由来已久,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变换着不同的形态。

在国外的一些国家,菜市场早已被各大商超所取代,但在中国,传统菜市场却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如果仅仅只从功能上来看,菜市场的减少甚至消失对市民、对城市管理者而言似乎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有其他渠道可以保障食品供应即可。但从社会文化和心理功能来说,菜市场的消失是一种城市文化的缺失,而这种文化如果想要重建,则需要漫长的过程。

近年来,国家出台政策强调智慧城市的建设,其中也包括了智慧农贸市场的建设。由于各种现代化超市以及社区网购平台的冲击,以及传统菜市场本身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菜市场也急需通过升级转型来应对社会的发展变化。

另外,从心理功能来说,当一种传统文化或者说地方特色被标准化和工业化模式逐渐侵袭,就会激发人们的本地情怀,会渴望借助某种传统形式的回归来抵御所谓的现代化危机。

菜市场是一个促成人与人之间形成关联的重要场所,每一次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易都是一次积极的互动过程。甚至每个地方的菜市场都有其独特的交易方式,这恰恰就是地方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的体现。可以说,菜市场是感受一个地方市井气息的最佳场所,在近距离的交流中,营造并延续着属于当地独有的情感与文化。

在提升菜市场属性方面,人们也一直在做着不同的尝试,把不同的元素纳入进去。比如有些菜市场不仅有蔬菜水果,还有书店、复古小店、服装店等,甚至还将社区活动中心与菜市场相结合。值得欣慰的是,在时代的浪潮下,菜市场不仅没有被抛弃,反而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印发 数字乡村建设再添新引擎

    1467

    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方案》明确了“标准化行动”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化体系建设注入新动力。近年来,我国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乡村经济借助数字赋能,将农产品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管理体系进行数字化融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人员推动乡村数字化转型,驱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查看全文
  • 电科峰泰“乌苏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智慧农场”项目顺利验收!

    1915

    发展智慧农业是促进乡村振兴、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乌苏市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智慧农场项目,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围绕农机智能化、数据可视化打造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电科峰泰根据客户需求,对乌苏智慧农场统一规划设计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化灌溉、科学施肥施药等农业生产的精准监测和智能控制,形成标准化的种植模式,不断提升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查看全文
展开更多
1